《長安十二時辰》人物譜丨賀知章成名史:知冷知熱,知進知退
奇事年年有,今年特別大可。這個夏天,一部名曰《長安十二時辰》的劇火了??诒眩笥刑崆版i定「本年度最佳國產劇集」的勢頭。
插播一小段劇情發(fā)微,無關宏旨,跳、進自便
口碑不虛,名副其實,吃瓜體驗確實爽到飛起,腳踏人性為實地主線,這「十二時辰」一時一辰地看過去,仿佛就倒過千年的「時差」而身臨其境,一事一情,一動一靜,懸念舒心,收放自如,喜怒哀樂,由衷相隨。
這種「不隔」的藝術化境,充分消解了「古往-今來」「角色-觀眾」「他人-自我」等三對距離。就「古往-今來」而言,是夾帶了一眾已成過往的風云人物,本來骨灰都沒處尋的,現在又卷土重來,燎燎復燃地火了起來。
而賀知章,可謂是其中最「老當益壯」的一個。
何執(zhí)正:我是誰?我在哪兒?
《長安十二時辰》把時間設定為天寶三載的上元佳節(jié),開場何執(zhí)正就以頂頭上司的身份蒞臨靖安司指導工作,同時還透漏出自己即將退休希望站好最后一班崗的意思。
然而,真實的情況是,賀公此刻已悠悠走在返回江南老家的路上,路是十天前的正月初五起的程,唐玄宗攜滿朝文武相送:
賀知章@何執(zhí)正:你是我,你在回鄉(xiāng)的路上
天寶三年,太子賓客賀知章,鑒止足之分,抗歸老之疏,解組辭榮,志期入道。朕以其年在遲暮,用循掛冠之事,俾遂赤松之游。
正月五日,將歸會稽,遂餞東路。乃命六卿庶尹大夫,供帳青門,寵行邁也。豈惟崇德尚齒?抑亦勵俗勸人,無令二疏獨光漢冊。
乃賦詩贈行……
——唐玄宗《送賀知章歸四明詩序》
據同時代的晚輩盧象從現場發(fā)回的報道可略窺其間盛況,滿屏「國禮」的即視感:
……公卿大夫觀者如堵,皆曰「賢才」也。
正月五日,上令周公、邵公洎百寮餞別青門之內,玄鶴摩于紫霄,吹笙擊鼔,盡是仙樂。聞者莫不增嘆,輕軒冕焉……
——[唐]盧象《送賀秘監(jiān)歸會稽歌序》
功德圓滿,以最高規(guī)格的禮遇致仕還鄉(xiāng),在官場這部「職生如戲,全靠演技」的生死大劇中,賀秘監(jiān)笑到了最后。
如果賀知章的同齡人陳子昂[兩人同生于公元唐高宗顯慶四年]泉下有知,想必會感到莫名其妙:這人誰啊,我生前混跡長安多年,怎么對這等名流沒印象?
名人在獻媚,無名之輩在吃灰
子昂莫怪,因為賀某某這一期間默默無聞,確屬無名之輩。
陳子昂離開長安,是在武則天圣歷元年。此時,經過將近十五年[自文明元年登進士第算起]的不懈努力,他雖然在官場上并不很如意,沒有實現政治抱負,但作為一個文士,它已然名滿天下。
反觀賀知章,在神龍元年47歲之前,賀知章的個人簡歷空空如也,只有一條相關人事記錄:
賀知章:我前半生的檔案,是個蛋,也是個謎
賀知章字季真,證圣初擢進士,超拔群類科。
——[元]辛文房《唐才子傳》
此前30多年,此后十年,史料欠奉,無從得知。
首尾通計47年,賀知章默默無聞的歲月,和武則天當政的45年[自唐高宗顯慶五年臨朝聽政算起,至神龍元年終止]幾乎完全重合。
這期間,由于文藝范女皇陛下的愛賞和重視,帝國的文化事業(yè)得到了長足的發(fā)展,文壇一片欣欣向榮:初唐四杰,文章四友,宋之問,陳子昂,沈佺期……
賀知章:文藝盛會,他們表演,我靜音觀嘆
等等等等,總之一票大放異彩、名揚后世的人物都應時而動,紛紛涌現,一有謳歌的機會就使出渾身解數,樂此不疲地鍛煉修辭技巧甚或各種貼心服務的打雜,然后皇恩浩蕩,往往多少會有所得,而中場休息或被剝奪跪舔權利的時候呢,就發(fā)些感慨或牢騷,除了能求得一些心理平衡和心靈慰藉,于自身職業(yè)生涯的發(fā)展倒并不見什么實效。
一時間,文豪與文棍一起押韻,「有我」和「喪我」合轍齊飛。對文人學士而言,不妨說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。
在賀知章看來,壞多于好,尤其當他看到一個詩格清雅的大人做出了如此不雅的動作:
宋之問:我憨態(tài)可掬地給主人捧起夜壺,辣眼睛嗎?
宋之問捧張易之溺器,并偷媚取容。實名教之大弊也。
——[唐]張鷟《朝野僉載》
總之,賀知章沒能在初唐文壇的「光輝歲月」中一展身手,事出多因:
首先是出道比較晚,也就沒有趕上趟,直到證圣元年,賀知章才進士及第,此時,先進諸公皆早已成熟,只比自己大9歲的王勃、楊炯等人甚至已經作古。
其次是三觀清奇,對功名不是那么看重,在這看上去是「文士最好的時代」的時代,不想過熱脫水而死,只想「茍全性命于亂世,不求聞達于諸侯」。
最后,歸根到底是才力有限,即便有外援給機會飛度,奈何不夠技術,論詩藝,平心而論,恐怕也只能算是三流,出去秀,徒然被同時代的明星詩人們碾壓,并不能引起朝堂高層以及民間大眾的關注。
直到神龍年間,朝局驟變,宋之問們被貶的貶,殺的殺,陸續(xù)在長安絕跡,賀知章們的春天才終于到來。
名揚上京,「吳中四士」班頭
吳中四士:如果湊一桌打麻將,老賀通吃
在后世的敘述中,賀知章在文場中的首秀,是和5個江南同鄉(xiāng)一起出鏡的:
神龍中,知章與越州賀朝、萬齊融,揚州張若虛、邢巨,湖州包融,俱以吳、越之士,文詞俊秀,名揚于上京……數子人間往往傳其文,獨知章最貴。
——[宋]《舊唐書·賀知章傳》
后來,到開元初年,根據「初唐四杰」「文章四友」的數學傳統,這個南方吳越人士的圈子又被好事者重組成了「吳中四士」:
父融,集賢院學士,與賀知章、張旭、張若虛有名當時,號「吳中四士」。
——[宋]《新唐書·劉晏傳》
「吳中四士」的陣容堪稱華麗且強大。除了包融不太突出外,其他三位都「士」業(yè)有成,張若虛一篇《春江花月夜》深婉流麗,被聞一多盛贊為「詩中的詩,頂峰上的頂峰」;張旭則在書法界立地開宗,被后學加冕以「草圣」的桂冠。
張旭《心經》,草書飛行
作為皆從「吳中」遠道而來的「長漂」,四人志趣相投,抱團取暖,其彼此之間無疑是存在充分地積極互動的,其書面點贊遺存,幾百年后被宋人編入地方志,作為一則朋友圈舊聞軼事:
政和間,秘書郎黃長睿見張長史帖十字,云:「賀八清鑒風流千古人也?!?/p>
——[宋]施宿《嘉泰會稽志》
「清鑒」倒也也并張旭浪言吹捧,賀知章書法上確實也有所建樹,擅長草書和隸書,而且很受歡迎:
善草隸書,好事者供其箋翰,每紙不過數十字,共傳寶之。
——[五代]《舊唐書·賀知章傳》
綜上所述,張若虛善詩詠,張旭精于書道,賀知章則詩、書兼擅,居中為三人行中的溝通樞紐。當然,博學的代價是喪失了專精的深度,所以,放眼長量風物,賀知章在當時或許不乏得意,在后世卻難免尷尬:論書法既不像張旭那樣多有傳世之作,論詩則《詠柳》《回鄉(xiāng)》數首打包成就也不敵《春江花月夜》一篇。
張若虛:賀兄,承讓,論流行還是你的《詠柳》
文場得意的同時,賀知章在官場也一路高歌猛進,神龍元年,他還是太常寺屬官賀博士,開元十三年,他成了從三品的禮部二把手賀侍郎,兼集賢院賀學士。
此時,賀知章67歲,按照「大夫七十而致仕」的傳統,退休在即,賀侍郎做好了平安著陸的準備。
然而,偏偏在這當口,命運忽然跟賀知章開了個玩笑,讓素來受人敬重的賀老簡直晚節(jié)不保。
退而不休,「飲中八仙」之首
唐玄宗開元十四年,岐王李隆范死,追贈「惠文太子」,舉行國葬,相關事宜照例由禮部操辦。
茲事體大,尤其是挽郎選擇一事,這是一票官二代享受「國家包分配工作」特權的大好機會。
在唐代,帝、后、太子等皇室貴人出殯,選五、六品以上官宦子弟為「挽郎」,牽引靈柩,合唱挽歌。葬禮過后,挽郎們即獲贈公務員考試資格,赴吏部參選。
挽郎:送人出殯,是場考驗演技的大考
所以,就使用價值而言,挽郎和進士、明經一樣,都可以獲得「出身」,而挽郎選拔和科舉選拔考試同樣很吃香,競爭也同樣激烈。
禮部侍郎掌握著挽郎選拔的生殺大權。官二代紛紛報名,賀侍郎絲毫不敢怠慢,盡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,然而最終還是被落選者們認定為「取舍非允」。
然后,紈绔子弟們「起點高,脾氣暴,戰(zhàn)力強」的階層優(yōu)越感開始表現出來。他們直接蜂擁進禮部衙門表示抗議,氣勢洶洶,大有抄了禮部的架勢。
修道的賀知章也是太靈活,他沒有選擇一般儒臣「一邊自行坐鎮(zhèn)穩(wěn)住態(tài)勢,一邊派人上報請求支援」的應急制動,而是直接見勢不妙,走為上,68歲的高齡爬梯跳墻,落荒而逃,這畫面給墻里墻外的長安市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承包了他們若干年里常溫常新的笑點。
長安市民:賀侍郎?。渴琴R是猴吧,哈哈哈哈
玄宗也是修道達人,對賀老這種跳脫的行為藝術深表理解。但是,禮部衙門的小吏群眾也沒這等覺悟,對自家長官臨陣脫逃無法不耿耿于懷;長安城的吃瓜群眾也沒這等覺悟,會質疑帝國的用人水平:我天朝素為禮儀之邦,「禮部侍郎」這樣嚴肅的職位,交給一個這樣搞笑的老頭?
所以,禮部侍郎的位子賀老是無論如何也待不下去了。然后,賀知章被平調到工部做侍郎,也算是給足了賀老面子。
三年后,開元十七年,賀知章終于熬到了退休的年紀。然而,作為天后朝以來碩果僅存的四朝元老,作為年滿七十還身心狀態(tài)還都挺好的修道標兵,他被唐玄宗留下了。
每個皇帝都有個長生不老夢,身邊留個壽星時常來個臨床指導很有必要,況且舉國修道的移風易俗運動正在醞釀中,未來賀老將有不可替代的榜樣力量。
于是,賀知章被安排到位尊職清、俸多事少的秘書監(jiān)做長官,在職養(yǎng)老,優(yōu)游卒歲。
插播一小段劇情名實,無關宏旨,跳、進自便
這段日子,是賀知章一生中最為「不羈放縱愛自由」的時光,一輪夕陽紅得滾燙:
知章晚年尤加縱誕,無復規(guī)檢,自號「四明狂客」,又稱「秘書外監(jiān)」,遨游里巷。
——[五代]《舊唐書·賀知章傳》
「遨游里巷」的具體情態(tài),杜甫有兩句速寫足夠傳神:
知章騎馬似乘船,眼花落井水底眠。
——[唐]杜甫《飲中八仙歌》
「飲中八仙」,是的,賀老的朋友圈擴容了,而且觀感也伴隨著質變,先前的「吳中四士」有追尾「初唐四杰」的蹭熱點企圖,以文為主;現在的「飲中八仙」則是向「竹林七賢」致敬,主心骨是喝酒和修道。
竹林七賢中,阮籍最會喝酒,也最會深藏不露
當然,有傳聞說賀老這是徹悟皇室傾軋而無能為力,于是且行且珍惜,佯狂避禍,借酒消愁,而其間的「醉翁之意」和「大隱隱于市」的明哲保身之道,卻是只可觀眾自行意會,筆者不敢妄言。
如此優(yōu)游十五年,直到天寶三年,賀監(jiān)功德圓滿,徹底告老還鄉(xiāng)。
結語:佛教道教都愛他
賀知章告老還鄉(xiāng)時,特別提出要施宅為觀,把會稽老家的房子捐出來,興建「千秋觀」。
玄宗對此表示非常欣賞。不枉我多年以來敬你重你,抬你舉你,賀老此舉與時俱進,甚慰朕心。
此時天朝全國性的「崇道運動」已經走上正軌,行到「亂花漸欲迷人眼」的玄幻勝境,儒道之爭,此消彼長,「道」已漸露「登堂入室」「反客為主」的崢嶸頭角:
這些年天朝走過的「道」
賀老回鄉(xiāng)后不久即仙逝,身后被招魂,招進一個更闊大的朋友圈:
與陳子昂、盧藏用、宋之問、王適、畢構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維、賀知章,為「仙宗十友」。
——[元]趙道一《歷世真仙體道通鑒·司馬承貞禎》
從人間到仙界,從「吳中四士」到「飲中八仙」再到「仙宗十友」,圈子越來越高端,頭像也越來越多。
只是,趙大師把母胎佛教徒王維拉進道教的「仙宗十友」似乎有點兒過了,強征佛教壯丁,綁架來亂入撐場。
王維,字摩詰,名、字取自佛典《維摩詰經》
后來進一步調查這宗「綁架案」,才發(fā)現事出有因,是佛家強征道教壯丁賀知章入佛門站崗在先,大師這也是學習前輩佛教友人的做法,現學現用禮尚往來而已:
「朝廷欽貴大都督李孝逸、工部尚書張錫、國子監(jiān)周業(yè)、崔融、秘書監(jiān)賀知章、睦州刺史康詵同心慕仰,請問禪心,多結師資,或傳香火。」
——[北宋]釋贊寧《宋高僧傳》卷八
賀知章曾從道亮參禪,然后,《景德傳燈錄》、《傳法正宗記》等兩大禪宗經典據此超常發(fā)揮,把欽定的鐵桿道士賀知章列為禪宗第三十二祖道亮禪師的法嗣。
先生「紫陽真人」……年八十六,而道心益固,時人方之「赤松子」……
于是表請辭官,乞以父子入道……皇帝嘉尚其事,尋而見許……
——[唐]盧象《送賀秘監(jiān)歸會稽歌序》
相關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