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有個地方叫馬蘭》央視熱播 幕后的“馬蘭故事”更動人
“等了三年多,終于等到了開播,艱苦奮斗干驚天動地事,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,這就是我曾經(jīng)奮斗過的地方,我又想起了當兵時的激情歲月,還有參演這部電視劇的情景。”3月10日晚,曾經(jīng)在新疆馬蘭基地生活工作過的河南小伙張新恒在觀看電視劇《有個地方叫馬蘭》后在朋友圈寫下這樣的文字。和他一樣激動的還有他的幾位戰(zhàn)友。
電視劇《有個地方叫馬蘭》3月10日晚在央視播出,該劇講述了當年馬蘭基地指戰(zhàn)員、科技人員以及他們的子女在“天上無飛鳥、地上不長草、千里無人煙、風吹石頭跑”的大漠中工作、學習、生活和由此發(fā)生的傳奇經(jīng)歷和情感故事。電視劇播出后好評如潮,也引發(fā)了很多在馬蘭生活和工作過的人的情感共鳴。
“看了電視劇后,我又回憶起了自己的經(jīng)歷。我是上世紀60年代跟著父母來到馬蘭基地的,剛開始生活比較艱苦,戰(zhàn)士住的是地窩子、帳篷。來隊探親的干部家屬、年輕媳婦最好的待遇是住通信車。如今到處是高樓,馬蘭的變化真是太大了。這些內容電視劇里都有展現(xiàn),引發(fā)了我們馬蘭人的共鳴。”今年75歲的觀眾李新明說。
演員說:想念戰(zhàn)友,想回到馬蘭
3月10日晚,距離《有個地方叫馬蘭》開播還有半小時,24歲的張新恒早早就守在了電視機旁,一同等待的還有他的戰(zhàn)友羅惠源、魏朋程等人。“看這是誰?開播第一個鏡頭就是我,哈哈。”通過微信與戰(zhàn)友羅惠源聊天的張新恒仿佛回到了4年前的部隊生活,他的眼眶不禁濕潤了。
1995年出生的張新恒是河南新鄉(xiāng)人,2013年當兵入伍來到新疆馬蘭基地。“我們坐綠皮火車整整走了兩天,當走進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時,我以為自己當兵的地方是一個‘鳥不拉屎的地方’。直到“馬蘭村”三個字映入眼簾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這里建設得太好了,有種世外桃源的感覺。來到連隊的第一天,我們新兵都不適應,離家遠,訓練也辛苦。第一天晚上,我們躺在床上睡覺,班長李歡唱了一句‘夜深人靜的時候,是想家的時候’,大家瞬間淚奔了。”張新恒說,那會一個班12個人,分兩間屋子睡。“我和班長就隔一堵墻,夜里失眠想家的時候,我就會敲一敲墻壁,班長聽到聲音,就過來坐到我床邊陪我說話,直到我睡著了他才走。”
回憶起在馬蘭生活的兩年,張新恒還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。“我們連隊門口種了一排梨樹,我們在梨子上寫滿了“中國夢”“強軍夢”這些字,但沒有一個人去摘。沒寫字的梨子都被我們吃了,你不知道那里的梨子有多甜,每次我餓了渴了就摘幾個吃,有一次我一下吃了七八個梨子,第二天就拉肚子了。”提起這件囧事,張新恒的笑聲里有些失落,“好想念戰(zhàn)友們,好想念馬蘭啊。”
2015年,《有個地方叫馬蘭》在馬蘭基地取景,張新恒和戰(zhàn)友們均成為了群演。“我記得十分清楚,當時正值三伏天,地面氣溫達到五十多攝氏度,我們一早起床就趕往戈壁灘,頂著大太陽配合劇組進行拍攝,午飯是馕餅、面包、榨菜、礦泉水。”張新恒笑著說,雖然拍戲辛苦,但作為馬蘭人,能讓“艱苦奮斗,無私奉獻”的馬蘭精神被更多人知道,大家都很開心。
張新恒的戰(zhàn)友魏朋程雖然未出鏡,但他是這部劇的“幕后英雄”。“劇組為了還原老前輩們的生活、工作場景,很多地方的取景都選在沒有路的戈壁灘。為了劇組順利拍攝,我和戰(zhàn)友們每天都忙著修路,劇組拍到哪,我們修到哪,有些地方只能用手推車拉土,因為趕進度,裝載機都被開壞了。”魏朋程回憶,當時自己在部隊三年半沒回過家了,準備回家鄉(xiāng)探親,但為了這部劇的拍攝,他暫時放棄了探親假期。“快殺青時,劇組說要給我個角色,我拒絕了,選擇了回家探親,不然你們還能在電視上看到我呢。”爽朗的笑聲仿佛讓人感受到了馬蘭人的樸素與奉獻精神。
編劇說:馬蘭是我的青春 也讓我圓了夢
“2012年年底,我見到了《有個地方叫馬蘭》的總編劇白石同志,他曾在七、八歲的時候隨同父母來到馬蘭基地,父母都是馬蘭基地546醫(yī)院的醫(yī)生。白石有許多在馬蘭生活成長的同學,前幾年這群同學就一起討論說想做一部電視劇,反映馬蘭基地建設之初那段艱苦歲月的故事。見到我之后,無意中又聊起了馬蘭的事情,我們倆一拍即合,他當即決定,委托我擔任本劇的編劇。而我曾在馬蘭生活工作過。”參與《有個地方叫馬蘭》編劇的閆國喜說,自己一直想著能創(chuàng)作一部以自己服兵役的部隊為原型的影視作品,《有個地方叫馬蘭》讓他圓了夢。
“上世紀70年代,我在馬蘭當兵,度過了青春歲月,記得當時乘坐的悶罐車(拉貨的空車皮,不是客車)經(jīng)過七個晝夜的顛簸,才到了吐魯番火車站,然后再乘坐汽車到達部隊駐地,當時通訊地址不顯示具體地址,只顯示信箱號。經(jīng)過一個多月的新兵訓練我被分到了汽車連,開始了六個月的汽車駕駛訓練。記得當時學習理論的時候,連化油器的每個螺栓螺帽都能背得下來。”閆國喜回憶,訓練期間,他和戰(zhàn)友們一起執(zhí)行任務,到吐魯番拉葡萄,到哈密拉瓜,到烏魯木齊練習城市駕駛,還到庫爾勒吃了香梨看了露天電影。
2014年,閆國喜和電視劇的攝制組主創(chuàng)一行重回馬蘭為電視劇采風,內心難掩平靜:“以前,從北京去馬蘭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車,現(xiàn)在去馬蘭20多個小時就到了。全車人一路上非常激動,而我們這些老兵哥恨不得立刻就回到故地。”閆國喜說。
這次采風,讓與馬蘭久別的閆國喜分外感慨,上世紀70年代,通往南疆的路顛簸坑洼,車過路時塵土飛揚,而現(xiàn)在,高速公路寬闊通暢。當走到庫米什鎮(zhèn)時,他驚呆了,以往低矮的平房幾乎全都消失了,過往車輛川流不息。他說:“美!馬蘭已不是過去的小鎮(zhèn),在幾代馬蘭人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中,它已悄然變成一座美麗的邊疆小城,青春獻給了它,馬蘭人無怨無悔。”
本文系用戶轉載自新疆晨報,若侵犯您的權益,請反饋【mail#juqingba.cn】,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。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