鶴唳華亭:皇帝是想對中書令下手;結局或遵循原著,太子不會歸隱
《鶴唳華亭》看到現在,我感覺導演、編劇想表達的是“君子有所為,有所不為”是多么的難,堅持做一個正直的人是多么難,堅持初心是多么的難,尤其是面對誘惑和不舍時是多么難,所以才會有個人認為是最高光的臺詞“請你,就算留下了傷痕,也請你做個,青春和干凈的人吧!” 所以才會這么這么的深愛此劇吧。
而這也集中表現在太子和皇帝之間的戲份中,拋開君臣關系,只看父子關系的話,定權通過監(jiān)國,能力提高很大,開始有一些反駁他爹的本事,也確實這樣做了,皇帝作為父親的話,也會有一種自己教不了太子的感覺了吧?但后面矛盾越來越激化,我覺得其實皇帝作為父親,已經管不住作為兒子的定權了,但是作為君主,他還有更大的東西要想不得不強行用君主的權力壓制住太子。這時候皇帝跟太子在父子關系上看其實處于一種幾乎平等的關系了。
重陽審訊那里太子也表現出極強的主導性,雖然他是被審的,預告的劇情里,點茶那一段,我覺得皇帝更多的是求太子幫他,幫他去勸舅舅。太子作為兒子一直在成長,到后面開始杠他爹,跟他爹針鋒相對,到最后父親也要看他幾分臉色了吧。劇里的太子跟父親太復雜了,不僅是父子,更是君臣,兩人的關系也是很難分析,感覺就是一種輪回,一開始太子小,什么都聽父親的,后來太子長大了,有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做事的原則,可以反對父親了。
《鶴唳華亭》中皇帝之所以重提陸英案,其實目標是中書令,從中書令出來封駁皇帝為太子站臺,結黨在皇帝這里就已經成立了。后面中書令和太子的拉扯正是皇帝掀起陸英案的必然結果,他的目的就是把這案提出來,該案的兩個主要責任人就沒法再聯手。但這個案子皇帝很清楚,太子肯定預先不知情,太子不可能殺陸英父子,所以這案最終撂到的人必然是中書令。
但皇帝沒想到太子會有手書在張陸正那里,更沒想到廷上給機會時太子沒推給顧內人而自己扛了,這個案子太大,太子一扛就可能被迫廢儲,這不是皇帝想做的。發(fā)展到這個階段皇帝也不見得能保住他?;实劬退阆胪ㄟ^太子牽制顧家,但是也沒真想動太子,他后面也發(fā)脾氣扔棋了。
太子一開始也是想讓女主頂罪的,畢竟在他心里更重要的人是舅舅,保全自己才能保全舅舅,這個時候他確實是違背了初心的。其實這個劇里,很多的選擇真得都很無奈,無論怎么選擇都沒辦法兩全其美,雖然承受的人痛苦,但是做出選擇的人其實更痛苦吧,所以無論他們怎么選,我還是抱著理解的態(tài)度的。就像顧逢恩,就像女主,甚至渣爹,他們在選擇的時候也一樣是痛苦的。只是沒想到,他在朝堂上才知道女主的真實身份。
《鶴唳華亭》已經發(fā)布了甜蜜的預告,就是陸文昔有了身孕,她和太子在那片山水前相依偎,給人一種兩人歸隱的感覺,我個人接受不了他歸隱,他歸隱了那他為了天下萬民,他拼了命也想守住儲君之位,守住他愛的人,還有那些為了他而死去的人,這發(fā)生的一切,要是真的歸隱了那這些又是為了什么,這些又算什么,所以太子一定要自殺,而且他已經被刪了那么多高光戲份了,他的小怯而大勇里的大勇都快沒了,要是真歸隱了,他就真的只剩小怯,沒有大勇了,我真的不能接受就為了一個結局而改變太子的人設。
而且我一直覺得不太會歸隱,但是太子想看看阿昔所說的蜀中山水肯定會如愿,所謂好結局不見的一定兩人在一起,太子的身份不可能離開皇宮,阿昔也不可能留在皇宮。太子看過了這片山水,阿昔帶著太子的骨肉生活在太子所向往的山水間,何嘗不是很好的結局?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